
2019-05-06
(圖片來源:石濤NEWS)
當科技產業為下一個世代5G商用產品備戰的同時,各國政府但中國除外的安全部門上個周末在布拉格舉行會議制訂5G通訊的安全通用準則。強烈警告各國政府應考量到供應商可能受到第3國影響的整體風險。
這場會議由歐盟成員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及美國、日本、澳洲等國參,會後聲明中雖未點名,但明顯是針對中國與華為而來,聲明中提到「客戶無論是政府、運營商還是製造商,必須能獲知有關影響到產品或服務安全層級的零組件和軟體原產地和來源」。而這份提案理所當然獲得了白宮大力支持,並將作為5G基礎建設的指引,很明白的就是表明華為5G設備別想進美國了。
如果美國將5G通訊作為戰略層級來考量,那麼封殺華為這件事情自然是再自然不過。先不論美國本身是否會在5G開後門,作為全球霸權的美國當然不會允許其他國家擁有與她平起平坐甚至是超越她的權力與技術。因此,即便今天不是華為或中國而是換成其他非美國本土的企業,美國一樣照打不誤。
身為5眼聯盟之一的英國顯然較為實事求是,技術問題歸技術。早在2010年英國就成立「華
為網絡安全評估中心」(Huawei Cyber Security Evaluation Centre),主要用來監控英國電訊(BT)新一代引用華為產品的電話網路。
而該中心也確實指出華為設備上的技術缺陷,「以通訊基地台的程式碼來說,華為的設備就混雜了70多個4種不同版本的加密通訊協定組。該中心指出,這種程式設計不用精心設定後門,只要駭客有心尋找程式漏洞及客入侵網路。」
從英國的案例來看,華為的主要問題出在技術上的漏洞,而非美國不斷強調的國安漏洞。當然在技術上存在缺陷要用在國安等級的設備自然是不可行,因此英國僅允許華為參與安全係數較低的非核心設施的招標。有鑑於英國的案例,歐洲各國或許會將此做為另一份華為投資範圍的參考。
目前全球電信設備商分別是華為、愛立信(Ericsson)以及Nokia,而在這三家企業之中,華為在2017年在全球電信設備的市佔率已來到28%,成為該產業的龍頭地位。在美國強化施壓之前,全球包含五眼聯盟中的加拿大、澳洲、英國以及歐盟的德國、法國及多數歐洲國家,都打算採用華為的5G設備。
(上圖:2017年全球電信商市佔率;來源:Bloomberg)
至於華為的優勢在哪裡? 可以讓市佔衝到全球三成的領導位置,若要說技術層面優勢,前面提及的英國的網路安全中心就要被打臉了。所以另一個優勢就在於價格以及售後服務。
5G傳輸理論上可以實現超越4G的超高速傳輸能力,但是5G的傳輸距離卻是一大限制,因此電新商若打算架構5G網路,需要架設比4G更為密集的基地台。這對電信商來說無疑是一大成本考量,尤其在4G還未回本5G的商業模式尚未確立的情況下,鮮少有電信商願意升級承擔風險。
但是華為最擅長的也是大陸企業最擅長的便是價格戰,相比另外兩家競爭對手,華為的5G網路建置費用低了近40%,加上華為富有彈性的售後服務,讓華為在2018年拿下了25份5G商業合約,售出超過1萬個5G基地台。
如今白宮與各國政府以國安之名開始介入,愛立信(Ericsson)在5G設備取得市佔領先,讓這場5G霸權之爭變得更加白熱化。
(上圖:全球通訊設備商市佔率;來源:TDC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