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走勢分析:
1. 大盤與櫃買指數雙漲
週五加權指數大漲552點,收20787點,成交量達3266億,顯示市場買盤強勁,外資可能大幅買超。
櫃買指數上漲3.91點,中小型股同步走揚,反映內資信心回溫,市場風險偏好提升。
2. 電子權值股領漲
台積電(2330)漲4.63%,尾盤拉升至950元,對指數貢獻最大,顯示外資積極布局。
鴻海(2317)漲4.24%,可能受電動車或AI伺服器業務帶動。
聯發科(2454)逆勢跌3.7%,需關注是否因手機市場需求放緩或競爭壓力導致資金輪動。
3. AI概念股強勢表態
廣達、緯穎、緯創、技嘉等漲幅介於3%至8%,反映市場持續看好AI伺服器與雲端基建需求,尤其緯穎因高單價AI訂單受追捧。
4. BBU族群量價齊揚
新盛力、興能高等漲停,成交量擠進前十,可能受儲能電池需求激增或政策利多(如綠能補貼)帶動,短線資金湧入題材股。
5. 新台幣強升助攻資產股
台幣盤中升8.8角至31.14元,創16個月新高,外資熱錢流入明顯,推升資產股如南紡、台肥等漲停,因土地資產價值重估預期。
後市觀察重點:
外資動向:台幣升值與外資買超是否持續,將影響權值股走勢。
聯發科下跌因素:需釐清是否為個別利空(如訂單下修)或產業結構問題。
題材股續航力:AI、BBU等族群若無基本面支撐,需防短線過熱修正。
匯率波動風險:台幣急升恐壓縮出口導向企業獲利,後續需觀察央行態度。
投資建議:
短線:跟隨外資流向布局權值股,並留意資產、綠能等匯率受惠股。
中長期:回檔時關注AI、電動車等趨勢產業具實質營收成長個股,避開純題材炒作標的。
整體而言,台股多方氣勢強勁,但投資人應留意漲多後的技術性修正,並密切追蹤國際資金流向與產業基本面變化。
台股展現了相當強勁的表現,價量齊揚再創本波反彈新高,顯示多頭格局已逐漸明朗化。成交量明顯放大至 3200 億以上,且外資大舉進場買超 387.7 億元,創下反彈以來新高。投信亦出現買超 8.6 億元,整體法人買超達 385.8 億元,顯示資金動能充沛。
台積電(2330)持續擔任反彈主導者的角色,今日率先回補 4 月 2 日至 7 日形成的空方缺口,為大盤的後續走勢提供了重要指引。這個技術突破有望帶領更多權值股跟進,共同回補 4 月初的跳空缺口,延續反彈動能。
從技術指標來看,目前大盤正處於短多反彈轉強的結構中。短天期均線已陸續向上穿越月線,下週二(5 月 6 日)後,月線可能出現扣低翻揚的走勢,形成所謂的「三線翻揚」技術型態。這種技術組合往往預示著更強勁的上漲動能,為大盤提供持續向上的推動力。
接下來,大盤的主要壓力區位於季線(21642 點)至年線(22289 點)之間。在美國半導體關稅政策公布前的政策空窗期,只要大盤能持續守穩在 5 日均線(20232 點)之上,短多反彈格局將維持不變,仍有望創造更高點位。
電子權值股表現分析
週五電子權值股呈現分歧走勢,其中台積電(2330)表現最為亮眼,終場大漲 42 元,收在 950 元,距離季線反壓區(971 元)僅剩一步之遙。其他表現良好的電子權值股包括鴻海(2317)漲 6 元收 147.5 元、廣達(2382)上漲 12.5 元收 251 元、台達電(2308)漲 20.5 元收 354 元,以及日月光投控(3711)漲 3.5 元收 139 元。
然而,部分電子權值股呈現回檔走勢,聯發科(2454)下跌 50 元收 1,300 元,大立光(3008)亦跌 50 元收 2,210 元。這種分歧走勢反映出資金正在電子股內部進行輪動,從部分已經大幅上漲的個股轉向相對落後的標的。
電子指數技術面展望
電子指數在 4 月 25 日突破月線後,進入強勢反彈格局,扮演帶領大盤創新高的火車頭角色。目前電子指數的走勢相當健康,短期均線向上發散,動能持續增強。
若無重大不利因素干擾,電子指數下週有望繼續沿著短天期均線向上推升。特別值得注意的是,5 月 6 日(週二)過後,電子指數可能出現月線扣低翻揚的情況,形成三線同步向上的強勁技術組合,有望進一步推升電子指數朝季線壓力區(1176 點)邁進。
短線操作上,只要電子指數維持在 5 日均線(1095 點)之上,反彈格局仍然成立,後市仍有高點可期。
台積電領軍反彈的意義
台積電表現非常強勁,不僅開盤跳空向上,最後一盤更是再度向上跳漲 5 元,成功創下本波反彈以來的新高點。作為台灣市場最重要的權值股,台積電的強勁表現對於整體市場信心具有極大提振作用。
週五台積電成功回補 4 月 7 日的跳空缺口,為大盤及其他電子股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指標。這意味著下週大盤及其他關鍵 AI 族群指標股很可能會跟隨台積電的步伐,共同回補 4 月初的缺口,延續反彈動能。
然而,即使是領漲的台積電,在逼近季線反壓區(971 元)時也將面臨較大壓力。屆時需密切觀察台積電的表現,它可能會暫時進入整理階段,將上漲動能讓位給其他電子股。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其他個股,一旦接近自身的季線反壓區,也需關注是否有能力突破。
美系外資升級台積電評級的重要意義
美系外資最新研究報告做出關鍵調整,將台積電(2330)重新納入首選名單,取代先前的首選標的聯發科(2454),同時維持「加碼」評等,目標價定為 1,288 元。這一評級調整直接反映了外資對台積電基本面與長期發展前景的高度信心。
支持美系外資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因素包括:
AI需求持續強勁:Meta 和微軟近期財報顯示的強勁 AI 資本支出,有望消除投資人先前對台積電 CoWoS 先進封裝訂單可能減少的擔憂。台積電作為先進製程與封裝技術的領導者,將直接受益於 AI 晶片需求的持續增長。
英特爾合資疑慮減輕:外資認為與英特爾合資的負面影響低於先前預期。雖然台積電在 CPU 生產中的角色有限,但其 2 奈米製程將用於生產 CPU 與 GPU 兩種晶片模組,展現出台積電在先進製程領域的不可替代性。
關稅風險可控:雖然 5 月 7 日即將公布的半導體關稅政策仍存在不確定性,但美系外資認為市場可能已經過度反應了關稅對台積電的潛在負面影響。
投資策略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為您提供以下投資建議:
台積電操作策略:鑒於台積電即將接近季線反壓區,短線投資人可考慮逢高獲利了結,待季線壓力區整理後再行評估。長期投資人則可繼續持有,並參考美系外資的目標價
1,288 元作為中長期投資參考。
關注領先突破季線的強勢股:如廣達(2382)、緯穎(6669)、緯創(3231)、川湖(2059)、台光電(2383)、貿聯 KY(3665)及新盛力(4931)等。這些已經站上季線的個股已進入「由反彈步入回升」的新階段,技術結構較強健。
AI相關族群策略:隨著 Meta 和微軟展現強勁的 AI 資本支出,相關產業鏈如晶片設計、伺服器、網路設備等族群,有望持續受益於這一趨勢。建議優先布局產業鏈上游的關鍵供應商。
風險控管:無論反彈行情多麼強勁,均應嚴格控制單一個股的持股比例。特別是 5 月 7 日將公布半導體關稅政策,可能引發市場波動,建議保留適當的現金部位,以因應可能的市場不確定性。
(本文僅作教學分析並非操作依據,投資有風險操作宜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