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走勢分析:
台股今日受到美國總統川普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發言影響,開盤即重挫201.02點,終場下跌246.8點,收在23,152.61點,跌幅1.05%,失守10日均線支撐,成交量為3,983.39億元。
半導體龍頭台積電(2330)受到消息面干擾,開低走低並跌破季線,終場收在1,060元,下跌30元,跌幅2.75%。其他電子權值股表現不一,鴻海(2317)下跌2元收在178元,聯發科(2454)下跌15元收在1,505元,廣達(2382)持平收在260元,大立光(3008)下跌35元收在2,670元,台達電(2308)下跌4元收在401元。值得注意的是,日月光投控(3711)逆勢上漲4.5元,收在175元。
金融族群方面,富邦金(2881)小跌0.3元收在93.1元,國泰金(2882)平盤收在68.7元,中信金(2891)下跌0.55元收在39.95元,整體表現相對抗跌。
產業類股中,電器電纜及鋼鐵類股維持強勢,半導體類股則呈現較大跌幅。
今日華新股價表現亮眼,在國際銅價回升及1月營收年月雙增的利多激勵下,股價強勢帶量漲停。營運面來看,1月合併營收達141.07億元,月增3.29%、年增4.12%,優於市場預期,主要受惠於電力線纜需求穩健及德國MST無縫鋼管廠併表效益。
就產業基本面而言,智利國家銅業委員會預估2025年全球銅市將出現11.8萬噸供需缺口,銅價預期上調至每磅4.25美元。法人更看好2026年銅缺口可能擴大至74.3萬噸,銅價有望挑戰每噸1.2萬美元,將為華新電線電纜及不銹鋼業務帶來長期利基。
公司成長動能主要來自三大面向:
1.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持續釋單
2. 科技產業擴廠帶動需求
3. 印尼新廠年產30萬噸不銹鋼盤元產能(預計2027年投產)
然而,投資人仍需關注以下風險:
1. 國際銅價波動影響獲利表現
2. 法人籌碼尚未完全轉趨一致
3. 印尼新廠投產進度與成本控管
原相2024年營運表現亮眼,全年營收年增43.1%達83.62億元,淨利大幅成長124.4%至17.93億元,每股盈餘12.52元。毛利率提升至62%,較前年增加4.4個百分點,顯示產品組合優化成效顯著。今日股價開高走高,盤中一度觸及276.5元,漲幅超過6%,順利站上所有均線。
2025年第一季營運展望方面,預期可維持2024年第四季水準,毛利率預估在62%至63%區間。雖然電競滑鼠業務略有下滑,但非電競滑鼠及遊戲機業務可望彌補缺口。
未來成長動能主要來自:
任天堂Switch 2新機帶動感測元件需求
電競及非電競滑鼠雙引擎成長
工控感測器等利基市場持續擴張
法人預估2025年營收可望達91.98億元,年增10%,稅後純益20.19億元,年增11.2%,每股盈餘13.53元。然而投資人仍需關注:
1. 新遊戲機銷售表現
2. PC市場復甦力道
3. 營運費用控制情況
近期俄烏衝突可能趨緩的消息為散裝航運業帶來重大轉機。根據RDNA3最新評估,烏克蘭重建所需資金高達4,862億美元,且重建期程將延續十年,這是2017年伊拉克重建規模的五倍以上,預期將顯著帶動原物料運輸需求。
產業供需分析來看,供給端受到環保法規趨嚴影響,部分船舶需降速或進廠改裝,加上全球造船廠訂單已排至2025年,新船交付量受限,使得供給面持續緊俏。需求端雖然目前北美穀物運輸受中國需求疲軟影響,但未來重建商機可望帶動新一波成長動能。
以慧洋-KY(2637)為例,2024年稅前獲利達60.64億元,每股稅前盈餘8.12元,展現強勁獲利能力。公司目前擁有134艘船隊,平均船齡8.6年,並將在2025年交付2艘節能新船,2027年前再接收13艘新船,新船預期毛利率可達40-50%,顯示公司積極布局未來成長。
其他受惠標的包括裕民(2606)、新興(2605)、中航(2612)、台航(2617)、四維航(5608)及正德(2641)等。建議投資人可優先關注具備優質船隊結構、財務體質穩健的航運股,但仍需留意全球政經情勢變化,維持合理持股部位,做好風險控管。
(本文僅作教學分析並非操作依據,投資有風險操作宜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