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走勢分析:
週五台股開盤呈現明顯回檔態勢,三大期指率先全面低開,其中7月台指期開盤即大幅下跌343點,23000點關卡岌岌可危。集中市場隨後開低212.2點,報23193.9點;櫃買市場亦續跌0.18點,報271.59點。
隨後,電子權值股紛紛下挫,包括台積電(2330)、鴻海(2317)、聯發科(2454)、廣達(2382)以及緯穎(6669)等,導致指數跌幅迅速擴大至逾250點。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外銷訂單連續三個月呈現正增長,但這一利多因素似乎已被市場消化。
然而,市場並非一面倒的空頭氣氛。航運族群在萬海(2615)的帶領下逆勢上揚,同時綠電族群也在雲豹能源(6869)的引領下持續展現強勁動能,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空頭力量的進一步擴大。多空雙方正在23200點附近展開激烈拉鋸。惟10點過後在買盤進場下,跌幅收斂,盤面有題材低價股、觀光、航空以及重電等逆勢走揚,終場台股收跌152.71點、報在23253.39點、成交量為6281.28億元;台股周線連3紅、本周指數漲748點。
整體而言,目前市場結構仍有利於多頭發展。後市有望持續挑戰歷史高點,前提是價量配合得宜,且類股結構表現良好。
短期內,指數漲幅過大,投資人宜關注以下幾點:
1. 電子權值股的走勢,特別是台積電等半導體龍頭股的表現,它們對大盤走勢具有重要影響。
2. 航運、綠能等傳統產業的後續表現,觀察其是否能持續扮演護盤角色。
3. 外資動向,尤其是其在電子股的布局變化。
4. 美股走勢及全球經濟數據,這些因素可能影響台股後市表現。
隨著第二季進入最後一週,預期季底作帳力道將達到高峰。這個時期通常會為市場帶來一定程度的支撐,尤其是對於績優股而言。同時,股東會行情和除息旺季也將成為推動集團股股價上漲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可能為市場帶來短期的上升動能。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台積電(2330)的表現。台積電作為台股龍頭,其股價走勢對整體市場氛圍具有顯著影響。若台積電能夠突破並站穩千元大關,將為大盤帶來強勁的上漲動能。
另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是整體市場的成交金額。根據目前的分析,如果日均成交金額能夠維持在4900億至5000億元左右,將有利於維持台股的多頭格局。這個成交區間顯示市場有足夠的流動性,但又不至於過熱,有助於股市的穩健上漲。
業界分析,AI模型在訓練階段時,須在資料中心內部進行大量運算,而共同封裝光學元件(CPO)能節省約30%功耗、 降低成本40%,並提升資料傳輸密度,節省資料中心內部空間,讓矽光子及CPO成為業界新顯學。
研調機構Light Counting預估,2022至2027年CPO技術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達19%,並將於2027年成為市場主流。
近期可關注資金流向CPO相關概念。
(本文僅作教學分析並非操作依據,投資有風險操作宜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