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11
有一句英文是這麼說的:
「Quality over Quantity」
意思很簡單,就是說「品質」比「數量」重要!
那品質跟財報有什麼關係?
在做財報分析的時候,有一個重要的比率叫做「流動比率」,公式如下:
一般認為,流動比率>1是好的,代表一家公司有「足夠」的「資產的量」來支應「負債的量」。
但是有「足夠的量」就好了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流動資產大約包含以下幾個項目:
一、現金
二、股票投資
三、應收帳款
四、存貨
五、其他
觀察一家公司的時候,我們最不希望它「拿回現金的速度」有如一灘死水,當然是能多快流回來就多快流回來,這樣就能稱做「流動性」佳。在財報的「資產負債表」中,上面的一到五會按照「變現速度」的快到慢來排順序,所以愈上面的流動性越好,真是貼心的設計。
這五項裡面,最好理解的是現金,因為去銀行領一下就好,變現力極快。股票變現力也算快,因為賣掉之後,約2個工作天就會回到帳戶裡。
「應收帳款」是被客人賒帳還沒收回來的錢,快一點的2-3天就收回,慢則拖超過半年甚至是一年,拖越久流動性就越差。
「存貨」是公司倉庫裡要賣掉的貨,熱銷品2天就賣掉了,滯銷品賣個半年一年的也賣不掉,然後賣掉之後,又會進入應收帳款的循環。
所以一家公司的「應收帳款」收得快、「存貨」也賣得快,流動性就很OK,反之就是不OK。
講了這麼多,那到底「量」、「流動性」、「品質」到底有什麼關係?
其實很簡單,想像一下你身上現金有100元,朋友欠你10000元,但3個月後才會還,然後有一張明天到期的1000元的信用卡帳單。所以你的資產有10100元,完全足夠支付信用卡的1000元,但是你依然來不及還信用卡帳單,結果被銀行記一筆遲繳,信用扣分!
所以結論是:
一、能「按時繳帳單」的資產,才能說有好的品質。
二、流動比率只能確認「量」是否足夠,但「質」的部份需要在財報上深挖。
想知道怎麼深挖的更多嗎?持續關注財學爸粉絲
盤中最即時的資訊分享請加入
財學爸-聽故事學財報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bankerd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