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2-20
財學爸:「ㄟ~等下去一下小超市?買個吃的吧?」
(小超市是我們家小孩幫7-11取的代號)
財長媽:「好啊~那我等下還要順便寄貨、提款、跟影印喔!」
(財學爸:家庭主婦事業做很大吶……)
小孩們:「哇!要去!要去!我們要在小超市小野餐跟看玩具!」
(圖片來源:7-11北淡門市臉書)
這樣的小劇場常常出現在財學爸的家裡,是不是也常常出現在你們的家呢?
從這樣的小故事裡面,再次證明7-11真的已經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份了!
(當然還有其他便利超商啦!只是這篇是要寫統一超嘛 )
而財學爸某次在網友的留言看到一句真有道理的話:
「誰賺走你的錢,你就買誰家股票!」
而7-11至少一天要賺走我新台幣2~300元!
因此!那財學爸就來寫一篇統一超2912的個股分析吧!
統一超2912綜合評比:
(滿分五«)
流動性:««««
槓桿度:«««(總共3.5顆星,還有0.5顆不會畫)
成長性:««
獲利性:««
投資報酬:««««
3Q19財報綜合評分:63/100
85-100:稀有品種 |
70-85:強 |
60-70:開始強了 |
50-60:穩穩當當 |
40-50:還過的去 |
0-40:先放在一邊吧 |
統一超財務體質狀況(也是評分構面:看這裡)
(下面這一段很容易看了就睡,所以適合失眠的你來研究研究 )
財學爸為了做相同基礎的比較,我調整了統一超財報裡面與IFRS 16「租賃」相關的數字,所以在3Q19的「總資產」調整了「使用權資產」後變成NT$1,305億、「總負債」調整了「租賃負債」後會變成NT$863億。
因為IFRS 16是2019年的新做法,2018年並沒有,所以未來比較統一超2020和2019的財報的時候,就沒有必要調整了。
(可以起床了XD)
儘管把IFRS16影響的負債調整掉了,統一超的負債比率還是很高。
但財學爸沒有很擔心。
不擔心理由一:
因為統一超的負債裡面,多半來自於「應付款項」(NT$300億)、「代收款項」(NT$143億)以及「預收款項」(NT$25億),這樣的負債,佔了將近50%的總負債(NT$976億)。(代收款項、預收款項可參考下圖)
統一超的「應付款項」沒有什麼好擔心的,3Q19的帳上現金(NT$521億)是所有應付款項(NT$300億)的1.7倍。(下載財報)
「代收、預收款項」是種「過路財」的概念,是「尚未提供服務」、「尚未提供商品」的負債,現金早就收到了,是現金的流入,只是因為會計原則的關係必需放在負債的項目。
不擔心理由二:
統一超3Q19「總借款」僅NT$ 65億(下載財報),用剛剛還完應收款項的現金來清償,都還多一堆出來。
基於以上種種的理由,統一超的槓桿度才會得到3.5星。
接下來說說流動性。
流動性的星星數也有4顆,但是3Q19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我用了比較嚴格的算法,只比較了現金和流動負債),都低於100%呀,為什麼流動性的星星數還這麼多?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了解統一超的營運本質。
(照片摘自統一超網頁,圖為7-11公館源博門市)
不消說,統一超基本上和7-11已經畫上等號,而7-11是屬於「零售流通產業」*,這產業最棒的就是「現金交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絕不拖泥帶水!
甚至是剛剛提到的「預收、代收款項」,也都是現金交易!
(* 依台灣公平會之定義,流通事業指量販店、便利商店、超級市場、百貨公司、購物中心、消費合作社、藥妝店或其他以實體店舖銷售綜合商品之事業。)
然後,我們再來看統一超的營收來源(統一超2018年報):
統一超的合併營收,6成來自7-11、3成來自其他流通事業(星巴克、康是美、聖娜多堡、統一生機、Cold Stone、Mr. Donuts等大家耳熟能詳的零售店),所以一共9成的營收基本上都是收現金和信用卡的!
並且,因為7-11的名聲又大又夠屌!廠商擠破頭想在7-11上架,當然會給統一超比較好、比較長的付款條件!因此統一超的應付帳款天期,才會落在2-3個月的區間。
以上講了一大趴,到底代表什麼意思?
代表統一超手上拿著一堆現金,然後2-3個月之後,再去付給廠商錢就好!這2-3個月的空檔,統一超就可以拿著現金去做非常多他們想做的事情!
因此,當我們看到現金週轉天數是負數的公司,多半會和統一超一樣,是有著很快速的收現能力,又加上可以很慢付款的議價能力!
這也是流動性有4顆星的原因了。
統一超營收分析
統一超2019合併營收創了歷史最新高(比2018成長4.5%)!而且都是每年成長。雖然2019的整年財報要等到3月底才會出爐,但是由3Q19的財報也可以看出2019整年成長的可能原因:
整體3Q19部門收入成長4.3% (和2019整年的4.5%接近,參考性高)。
7-11的收入成長了2.2%(佔總營收62%)。
流通事業群成長了9.2%(佔總營收30%)。
物流事業群成長了2.1%。
其他事業群成長了2.8%。
上述數字顯示,便利商店在台灣真的是飽和了,雖然小7的門市在2019年12月底店數共5655家,較2018年同期成長5%,但營收也只能成長2.2%,代表同店營收成長率只有小幅上升或停滯。
但是流通事業群有近10%的營收成長,代表統一超未來除了7-11,其他的零售通路像是康是美這類的,也有機會變成統一超的營收成長動能!
獲利/投資報酬狀況
統一超的毛利率維持在30%以上,近二年小幅上升到34%,這代表著統一超的營業成本與議價能力這十年來非常安定,不過也沒有爆炸性的成長,算是很牛皮。
穩定的毛利率也造就了穩定的稅後淨利%,且這二年也進步到5%上下(2017的稅後淨利%飆高,是因為賣了中國的星巴克,產生了一次性的業外收益)。
不過畢竟是零售流通業的關係,維持店面的成本費用(租金、水電等)是比較高的,所以毛利率和稅後淨利%的差別才會將近30%,這是零售產業的宿命。雖說如此,統一超仍然將這些成本費用控制的非常好,讓獲利率都維持穩定與成長,並沒有讓股東投資人感覺驚恐!
除了沒有讓股東投資人驚恐,也不得不稱讚統一超的歷年ROE,從2010年開始,就沒有低於25%過了,這完全符合巴菲特大大對於股東權益報酬的要求。這也是統一超在投資報酬率拿下四顆星的主要原因!
每股獲利狀況
財學爸曾經寫過有關EPS(每股盈餘)的迷思(請看這裡)。
EPS不斷往上爬的確是好消息,但一定要去分析這不斷上升的EPS的背後,有沒有支撐的理由,而統一超則是有穩定增加的每股營業現金在背後頂著(見上圖)!
感謝不斷成長的每股營業現金,統一超從2010年開始,帳上現金就不斷「有機」地增加(見下圖)。
最後要看存股族很重視的殖利率:
對於追求高殖利率的存股朋友們,統一超的殖利率不會讓你們滿意,因為除了2018年,靠著在2017年賣掉中國星巴克,發了一次很高的股利之外,其餘年份雖然打敗了定存,但都大概只有3%上下。
所以應該很多朋友,只看到了3%的殖利率,就會讓統一超out了!
但財學爸想提供除了高殖利率之外的想法:
一、未來3-5年甚至是10年,因為便利商店提供的服務已經超越買賣商品,人們對於便利商店的依賴應該會有增無減,因此財學爸認為,統一超的營運應該還能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的穩健。
二、統一超的現金殖利率雖然不高,但統一超過去每一塊錢的現金股利,都是「有機」賺得的,並不像有些上市櫃公司,為了維持高殖利率滿足股東,而向銀行借錢發股利。
三、雖然不是最棒的選擇,但是仍然可以將統一超放在「穩健」的投資組合裡面。
這一篇統一超寫得很長,謝謝有興趣的你們看完,我們下次見。
喜歡財學爸的分析嗎?
歡迎來我的粉專:「財學爸」按個讚加分享!
祝我們投資愉快
本部落格文章並無推介買賣個股之意,純粹分享個股分析與心得,投資人應自行承擔風險喔。